市委編辦2019年精神文明創建工作計劃
2019年是全域創建文明城市三年行動的攻關之年,為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創建文明城市的統一部署,引導編辦全體同志積極參與美麗天津建設,不斷增強城市知名度、美譽度和綜合競爭力,扎實推進全域創建文明城市各項工作順利開展,現就結合市委編辦工作實際,制定年度精神文明創建工作計劃如下:
一、加強理想信念教育
一是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天津重要指示和在京津冀協同發展座談會上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落實市第十一次黨代會和市委十一屆四次、五次全會部署,重點學習關于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論述,切實用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二是扎實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精心組織年度主題教育活動,圍繞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的自信,科學制定實施方案,細化目標任務、內容安排、組織方式,把高標準高質量開展主題教育作為大事要事,引導黨員干部悟初心、守初心、踐初心。三是深入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結合新中國成立70周年、五四運動100周年等重大時間節點,組織全辦同志赴紅色教育基地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活動,教育干部職工深切感受老一輩革命者一路走來經歷的艱辛歷程,取得的偉大成就和成功經驗,進一步激發愛國情懷和報國之志。
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一是開展宣傳教育活動。持續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活動,教育引導全辦同志自覺踐行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注重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思想,指導學習、生活和工作全過程。二是弘揚優秀傳統文化。運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熏陶,以“傳承好家風好家訓”、“倡導綠色生活、反對鋪張浪費”等活動為抓手,發揮道德引領、規范、約束的內在作用,弘揚傳播中華傳統美德、培養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社會風尚。三是不斷強化誠信守法意識。開展誠信主題實踐活動,增強干部職工誠信觀念、規則意識和契約精神,樹立誠信守法的良好形象,營造誠信光榮、失信可恥的氛圍,將編辦打造成傳播誠信思想、弘揚誠信風尚的重要窗口。
三、推動文明素質養成
一是貫徹落實《天津市促進精神文明建設條例》。持續深化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廣泛宣傳《條例》,普及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餐桌等公民道德規范,利用電子屏、宣傳欄、宣傳海報等媒介做好公益廣告的宣傳,不斷引導干部職工自覺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履行法定義務,承擔社會責任,提高道德水準。二是常態化開展學雷鋒志愿者服務活動。貫徹落實《天津市志愿服務條例》要求,大力弘揚志愿精神,積極培育志愿服務文化,利用節假日組織志愿者開展學雷鋒志愿服務,組織黨員干部全員到社區報道,積極參與到社區組織的環境保護、政策宣講等志愿服務活動,組織干部職工注冊志愿者服務,年底注冊志愿者人數達90%以上。三是開展家風家教故事征文活動。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家風家教的重要論述,鼓勵干部職工結合自身成長經歷,圍繞傳承好家風好家教的主線撰寫真情故事,開展優秀征文評選活動,不斷推動良好家風的傳承。
四、改進機關工作作風
一是務實工作作風。堅持講實話、出實招、辦實事,務實效,認真執行中央和市委關于改進工作作風的各項制度規定,著力提高辦事效率,簡化辦事程序,對自查自糾和群眾指出的問題,能整改的立即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列出整改計劃和整改途徑,切實提升群眾認可度、滿意度。二是搞好調查研究。把調查研究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重點圍繞中央、市委賦予機構編制工作的改革任務進行深入調研,切實通過調研掌握第一手資料,形成一批高質量的調研成果,為全域創建文明城市提供決策咨詢參考服務。三是提升窗口服務質量。按照把自己作為編辦對外服務的一個“窗口”的要求,為每位來辦事的同志做好服務,持續推行“首問負責、容缺辦理、限時辦結”的服務理念,進一步擦亮服務窗口,全面提升服務能力、服務效率和服務水平。
五、強化黨風廉政建設
一是開展經常性警示教育。堅持把廉政警示教育作為經常性教育抓緊抓實,利用節日假期傳達學習上級通報的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和“四風”問題典型案例,班子成員帶頭講廉政黨課,引導黨員干部知敬畏、存戒懼、守底線,筑牢思想防線。二是加強黨內廉政文化建設。組織開展讀書征文、主題演講、廉政短信等系列黨風廉政文化活動。綜合運用黨員活動室、展板櫥窗、機構編制網等媒介開展廉政文化宣傳,及時展示全辦開展政治文化建設成果,進一步營造濃厚的廉政文化氛圍。三是持續凈化政治生態。深入貫徹市委凈化政治生態工作意見,堅決肅清黃興國惡劣影響,徹底鏟除圈子文化、碼頭文化、好人主義滋生土壤,營造正氣充盈的政治生態。
六、聚焦民計民生問題
一是樹牢以人民為中心發展理念。聚焦與群眾生活息息相關的“衣食住行、業教保醫”,加大重點領域改革力度,著力破解群眾反映強烈問題背后深層次的體制機制障礙,設計民計民生的機構編制事項抓緊快辦,用實際行動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二是助力推動基層治理現代化。整合黨建工作、社會保障、綜合治理、應急管理、社會救助、市容環境等各類網格資源,統一組建區網格化管理中心,提升基層治理精細化精準化水平。三是加大編制資源向一線傾斜。在保證機構編制大盤總數不變的情況下,研究提出適應基層治理及便民服務工作需要的方案,調劑部分市級編制資源充實到鄉鎮。四是關注解決“一老一小”問題。圍繞做好養老服務、兒童福利、孤棄兒童保障、兒童救助保護等工作,進一步為“一老一小”工作提供機構編制保障。五是著力破解學前教育師資不足問題。推動解決新建公辦幼兒園教職工配備問題,加大在全市范圍內統籌調劑編制力度,研究提出調劑、核撥方案。
七、深化重點領域改革
一是開展綜合行政執法改革。結合我市實際,研究提出市場監管、生態環境保護、文化市場、交通運輸、農業、自然資源、城市管理、住房和城鄉建設等8個領域綜合行政執法改革意見,建立全市統一的綜合行政執法體系。二是深入推進事業單位改革。扎實推進檢驗檢測、公交資源交易、信息服務、人力資源服務、干部教育培訓、老干部服務、機關后勤服務等7個領域事業單位改革。三是開展街道鄉鎮機構改革。落實《關于深化街道(鄉鎮)機構改革的指導意見》,明確街道(鄉鎮)職能定位,理順條塊關系,調整優化黨政機構和事業單位設置,合理配備人員編制和領導職數,構建簡約高效的基層管理體制。四是開展公安機構改革。對市公安局警種設置、警力編制配比、運行機制、職責關系進行研究,提出公安機關機構改革意見,完善職能配置、優化機構設置、推動警力下沉。開展公安警衛、邊防機構改革,理順管理體制,做好人員編制劃轉。五是深化司法體制改革。按照中央統一部署,開展市高級人民法院、市檢察院內設機構改革。